去年金融信息兩行業年均工資首超10萬元
去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達56339元同比增9.4%
文/廣州日報記者賴偉行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2014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去年平均工資為56339元,同比名義增長9.4%。這也是2000年以來,該項數據首次降到10%以下。如果扣除物價因素,則實際增長7.1%。此外,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去年平均工資為36390元,同比名義增長11.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0%。
國家統計局表示,去年我國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行,當年全國有19個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為14.1%;23個地區制定了工資指導線,工資增長基準線普遍在12.4%左右,這些政策措施也為工資水平繼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私營單位非私營單位
平均工資相對差縮小
2014年,國家統計局通過一套表聯網直報平臺繼續對不同崗位工資情況進行調查,涉及16個行業門類的91萬多家企業法人單位。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比2013年分別提高4856元和3684元;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等因素影響,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的名義增速分別回落0.7和2.5個百分點。
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的增速快于非私營單位,兩者絕對差距雖然繼續擴大,但相對差距卻略有縮小。數據顯示,201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比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高19949元,差距比2013年擴大1172元,但2014年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非私營單位人員的65%,比前年提高1個百分點。
中層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是全部人員平均工資2.2倍
外企尤甚
最高:最低=4.25倍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最高,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2.2倍。
調查數據顯示,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109760元,專業技術人員66074元,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47483元,商業、服務業人員40669元,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42914元。商業、服務業人員平均工資最低,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81%。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70。
調查單位就業人員按工作崗位分為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5類。分行業門類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5.04;建筑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22。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外商投資企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25;其次是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最高與最低之比為3.31;第三是國有單位,最高與最低之比是2.99。私營單位和集體單位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分別為2.3和2.38。
城鎮非私營單位行業工資差拉大
行業之間
最高-最低=79917元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行業間平均工資的差距依然突出。201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首次有兩個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突破10萬元,分別是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為108273元和100797元。
另外,201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最高行業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分別相差79917元和24182元,而前年為相差73833元和19415元,顯示差距有所擴大。
此外,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呈現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差距最大,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差距最小的狀況。例如,外商投資企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的平均工資是集體企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的2.88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的平均工資是住宿和餐飲業的2.94倍。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平均工資在不同地區、不同登記注冊類型和不同行業間的差距則要小得多。
國家統計局:多數人工資水平會低于平均工資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表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各類平均工資數據反映的是全國或某一類單位、某個行業的平均水平。由于工資分布是典型的偏態分布,即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于平均工資。以城鎮非私營單位為例,高于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有10個行業,其就業人員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二的就業人員所在的9個行業平均工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例如制造業和建筑業就業人員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45%,而兩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4970元和10535元。
另一方面,目前開展的崗位工資統計只調查聯網直報的規模以上企業,2014年涉及16個行業門類的91萬多家單位,沒有包括這些行業的規模以下的企業和事業單位,以及農、林、牧、漁業,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這三個行業的單位。
具體到某一個單位,不同崗位間的工資差距很可能會更大。如前文所述,即使是相同崗位,其平均工資在不同地區、不同登記注冊類型和不同行業間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從每個人的角度來看,工資水平及增長速度均會因所屬單位的行業、地區、性質,及個人所在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